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打造将来,因肯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本文汇总了合同终止的情形与合同终止的法律后果的有关内容,仅作参考。
1、合同终止的情形有什么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简称为合同的终止,又称合同的消灭,是指合同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归于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债务已经根据约定履行;
2、合同解除;
3、债务相互抵销;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5、债权人免除债务;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7、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买卖习惯履行公告、帮助、保密等义务。
《民法典》第九百三十六条 因受托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被宣告破产、解散,导致委托合同终止的,受托人的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人应当准时公告委托人。因委托合同终止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在委托人作出善后处置之前,受托人的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清算人应当采取必要手段。
2、合同终止有哪些法律后果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是什么原因大致有三类:一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比如免除及合意解除等;二是基于合同目的消灭,比如不可以履行、清偿及混同等;三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使合同关系不复存在,同时使合同的担保及其他权利义务也归于消灭。合同的担保,包含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其他权利义务,如违约金债权、利息债权等。
负债字据为合同权利义务的证明。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债权人应将负债字据返还给债务人。债权人如能证明字据灭失,不可以返还,应向债权人出具债务消灭的字据,此字据应由公证机构等认证。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据买卖习惯,履行公告、帮助、保密等义务。比如,辞职的受雇人仍应为厂商或其雇主守旧营业秘密;房子的出租人在出租合同终止后仍应允许承租人在适合地方张贴移居启事等。当事人违反上述合同终止后的义务,应承担赔偿损失责任。